假期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
假期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
假期本应是放松身心、享受生活的美好时光,然而,在这期间,有一种疾病却悄然盯上了不少人,那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。很多人可能对这个病并不熟悉,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,为何假期容易被它 “缠上”,它又有哪些危害以及该如何应对和预防。
一、假期为何容易得下肢深静脉血栓
(一)长时间下肢不动
旅行坐车坐飞机:在长途旅行中,无论是乘坐汽车还是飞机,狭小的空间使得人们无法自由活动下肢。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,腿部肌肉处于松弛状态,无法发挥 “肌肉泵” 的作用,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慢,就像一条流动缓慢的河流,泥沙容易淤积,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也更容易在静脉血管内聚集,从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。例如,一趟长达 5、6 个小时的飞机旅程,很多乘客在到达目的地后,会感觉腿部肿胀、沉重,这就是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的表现。
打牌久坐:假期亲朋好友相聚,打牌娱乐是常见的活动。然而,一旦沉浸在牌局中,人们往往一坐就是几个小时,下肢长时间得不到运动。打牌时的兴奋状态还可能让人忽略了身体的疲劳和不适,进一步延长了下肢静止的时间,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创造了条件。
(二)身体缺水
旅游喝水少出汗多:外出旅游时,人们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欣赏风景和游玩上,常常忘记及时补充水分。而且,在游玩过程中,身体因运动和天气炎热等原因会大量出汗,如果没有足够的水分摄入,血液会变得黏稠,流动速度减慢。这种黏稠的血液在静脉血管中更容易形成血栓,就如同胶水在管道中流动,比清水更容易堵塞管道一样。
(三)饮食因素
假期里,美食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人们往往会摄入更多高热量、高脂肪、高胆固醇的食物,如油炸食品、糕点、肉类等。这些食物会使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升高,血液变得更加浓稠,增加了血液凝固的倾向。同时,过度饮酒也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,破坏血管壁的完整性,进一步促进血栓的形成。
二、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典型症状
(一)下肢肿胀
这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的症状之一。血栓形成后,阻碍了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,血液在下肢淤积,导致下肢出现明显的肿胀。肿胀程度可能因人而异,轻者可能只是小腿或脚踝部轻微水肿,用手指按压后会出现凹陷,一段时间后才恢复原状;重者整个下肢可能会肿胀得像 “象腿” 一样,皮肤发亮,甚至出现水疱。
(二)疼痛
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的疼痛通常为持续性胀痛,站立或行走时疼痛会加剧。这是因为站立和行走时,下肢静脉回流的阻力增大,血栓对血管壁的刺激也更强。疼痛部位多集中在小腿后方、大腿内侧等静脉血管分布的区域,部分患者还可能感觉下肢肌肉酸痛,就像剧烈运动后的那种酸痛感,但程度更为严重且持续不缓解。
(三)皮肤温度升高
由于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,局部血液循环不畅,代谢产物堆积,会导致下肢皮肤温度升高。用手触摸患侧下肢皮肤,会感觉比健侧温度明显要高,皮肤也会呈现出微红的色泽。这种皮肤温度和颜色的改变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体征之一。
三、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害
(一)肺栓塞
这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并发症,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当血栓部分或全部脱落,会随着血流经下腔静脉、右心房、右心室,最终进入肺动脉,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,引起肺栓塞。肺栓塞可导致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、胸痛、咯血、晕厥等症状,严重时可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。据统计,未经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,约有 50% 会发生肺栓塞,其中 10% - 20% 的患者会因肺栓塞而死亡。
(二)下肢静脉功能不全
即使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治疗后,部分患者仍可能会遗留下肢静脉功能不全。这是因为血栓破坏了静脉血管壁和瓣膜的结构和功能,导致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持续存在。患者会出现下肢长期肿胀、疼痛、皮肤色素沉着、溃疡等症状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长期的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会导致下肢皮肤营养障碍,皮肤变薄、变硬,容易发生破损,一旦破损,伤口很难愈合,形成慢性溃疡,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。
四、病人得了下肢深静脉血栓该怎么办?
(一)及时就医
一旦怀疑自己得了下肢深静脉血栓,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。医生一般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、进行体格检查,以及结合下肢血管超声、静脉造影等检查手段,明确诊断。早诊断、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,切不可因为症状不严重或抱有侥幸心理而延误病情。
(二)药物治疗
抗凝治疗:这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基石。通过使用抗凝药物,如肝素、华法林、新型口服抗凝药等,抑制血液凝固,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,并促进血栓的溶解。抗凝治疗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,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指标,根据结果调整药物剂量,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。在抗凝治疗过程中,患者可能会出现鼻出血、牙龈出血、皮肤瘀斑等出血倾向,一旦出现这些情况,应及时告知医生。
溶栓治疗:对于一些急性期(发病 14 天内)、血栓负荷较重的患者,医生可能会考虑进行溶栓治疗。溶栓药物能够直接溶解血栓,恢复静脉血管的通畅。但溶栓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,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,并在医生的密切监护下进行。
(三)手术治疗
对于少数病情严重、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,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。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血栓切除术、导管溶栓术等。血栓切除术是通过手术直接将血栓从静脉血管中取出,恢复血液流通;导管溶栓术则是将溶栓导管插入血栓部位,直接注入溶栓药物,提高溶栓效果。手术治疗能够快速缓解症状,但也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,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采用。
五、怎么在假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
(一)避免长时间久坐不动
旅行时:在乘坐汽车、飞机等交通工具时,每隔一段时间就应起身活动一下,如在飞机的过道中走动几步,在汽车服务区停车休息时下车活动双腿。即使无法起身,也可以在座位上进行简单的腿部运动,如屈伸脚踝、旋转脚踝、收缩小腿肌肉等,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,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。一般建议每坐 1 - 2 个小时就进行一次这样的活动,每次活动 5 - 10 分钟。
打牌娱乐时:打牌过程中,要定时起身活动,不要连续长时间坐在牌桌前。可以每隔 1 个小时左右就休息一会儿,站起来走动走动,伸展一下身体,同时活动一下下肢,促进血液循环。也可以在休息时进行一些简单的下肢按摩,用双手从脚踝开始,向上轻轻按摩小腿和大腿,帮助放松肌肉,改善血液回流。
(二)补充足够水分
旅游期间:随身携带水瓶,随时补充水分。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,因为当感到口渴时,身体已经处于轻度缺水状态。每天应保证摄入 1500 - 2000 毫升的水分,以白开水或淡茶水为宜。在炎热天气或大量出汗后,还应适当增加水分摄入。如果因为旅游行程紧张,不方便随时喝水,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含水量高的水果,如西瓜、黄瓜、西红柿等,既能补充水分,又能提供一定的营养。
日常假期生活中:养成定时喝水的好习惯,即使不外出旅游,也不要忽视水分的补充。特别是在长时间看电视、玩电脑游戏等久坐的情况下,更要注意多喝水,保持身体水分平衡,稀释血液,降低血液黏稠度。
(三)合理饮食
控制饮食量和结构:假期饮食要注意适量,避免暴饮暴食。减少高热量、高脂肪、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,如油炸食品、动物内脏、奶油糕点等。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,多吃新鲜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类食物等,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,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,降低血脂,改善血液黏稠度。例如,每天可以保证摄入 500 克左右的蔬菜和 200 - 350 克的水果。
限制饮酒:过量饮酒会对血管健康造成不良影响,因此假期饮酒要适量。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25 克,女性不超过 15 克。如果本身就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,最好避免饮酒。
(四)穿着合适衣物
假期出行时,尽量选择宽松、舒适的衣物和鞋子,避免穿着过紧的裤子、袜子或高跟鞋。过紧的衣物会束缚下肢,影响血液循环,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。特别是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时,更要注意穿着宽松,让下肢能够自由活动,血液流通顺畅。
总之,假期虽然是放松的时间,但也不能忽视健康问题。通过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,积极采取预防措施,如避免久坐、多喝水、合理饮食等,我们可以在享受假期欢乐时光的同时,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,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、愉快的假期。如果不幸出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症状,一定要及时就医,积极配合治疗,以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。
初审:张洁
复审:马树纤